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资源 > 正文

水塔施工图集,水塔图集

  每个城市都是历史与故事编织的,作为东北相对于中间的城市,长春所经历的历史可能没有那么丰富,但历史的痕迹还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见证着发展与变迁。

  一、百年胜利公园

  长春胜利公园,它因人民革命获得胜利而得名。公园大门内高耸的毛主席全身塑像,表达着长春人民对伟大领袖的崇敬与热爱,它昭示着解放后长春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春胜利公园最初不叫胜利公园,它始建于清光绪末年,历经百年沧桑,是长春由近代走向现代,由落后愚昧走向初步繁荣的见证者。它原是一位赵姓居民的私产。它起初属沙俄附属地境内,沙俄最初将它建为“头道沟公园。”清光绪31年(1905年),日本人战胜了沙俄,于是头道沟公园便也成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日本人于是决定在此建设一座公园,初称“西公园”。当时出于殖民统治的需要,日本人在此招募大量华工在这里挖泥清淤建人工湖,将原来的水沟进行大面积拓宽并建设了一座湖心岛。还动员人力物力进行大面积拓宽并建设了一座湖心岛,继而又建造了岛桥和猴山,同时又建造了虎园和鹿舍。1938年,日本人为了纪念臭名昭著的陆军将官儿玉源太郎,在公园内为他立了座铜像,将西公园改称为“儿玉公园”。 1945年的八·一五光复和1948年10月的长春解放,宣告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的反动的统治一去不复返了。长春解放后胜利公园快速巨变,实现着旧貌换新颜,拆除了公园入口正前方的日本人儿玉的铜像,并在原来的地址上建造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全新毛主席立体塑像。毛主席雄视着前方,含着微笑,挥动着巨手,给人感奋,催人遐想,吸引着中外游客纷纷到此拍照留念,共同缅怀人民领袖的丰功伟绩。为了扩大游乐范围,解放后胜利公园增设了游乐设施,对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动物展区进行了修缮,增添了许多珍稀动物品种。为了吸引游人,园内还建有连接湖心岛的双洞大拱桥。宽广的胜利公园碧波荡漾,荷花翻红,如繁星般穿梭的游船更为湖光花影增添着诗情画意。花圃内四季温暖如春,各种兰花,幽香的菊花,烂漫如火的万年红等,在此竞相绽放,大放异彩。园内的方华烈士纪念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场所。

  

  二、西广场水塔

  长春市西广场是宽城区联通铁南、铁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每天,过往车辆川流不息。在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座钢架水塔西广场水塔,它是上个世纪20年代日伪时期建筑物,也是长春市第一座外国人修建的供水塔,是长春市的重要文物。

水塔施工图集,水塔图集  第1张

  据《长春近代建筑》记载,满铁附属地西广场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逐渐低落形成缓坡,1912年,日本人在广场的制高点建造了一个钢架水塔,包括机房及室内的一般供水设备,为附属地供水。水塔于1913年开始储、供水。建成之初,在空旷的土地上,西广场水塔鹤立鸡群。

  

  

  三、宽城“老邮局”

  

  长春市人民大街与珠江路交会处一带,矗立着一排排老房子。与它的“邻居”比起来,宽城区邮政支局这二层老楼显得与众不同,欧式设计、造型美观、装饰华丽。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这座老建筑镌刻着一段难以忘却的历史,“是日本人扩大在长春的既得利益而建的”。

  “1906年11月1日,日本把辽东守备队的军邮局全部开放,办理民邮业务,长春孟家屯军用通信所于这一天改为宽城子支局。”长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审王国范说。

  王国范说,日俄战争后,为扩大“满铁附属地”,日本开始建设长春火车站。从此,日本人对长春的城市建设开始沿着“中央通”(今人民大街)布局。邮局这样重要的机构,当然也不会偏离政治中心。

  据《长春市志·邮电志》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11月1日,宽城子支局迁入头道沟,改称“长春邮便局”。1908年12月1日,长春邮便局迁入长春大街(今人民大街),也就是现在的宽城区邮电支局址。1909年3月30日,长春邮便局正式营业。

  四、长通路清真寺 长春遗留百年的老建筑

  

  长通路建于1913年,是火车站通往东大桥的主要道路,清真寺就位于长通路中段北侧几十米外。

  长通路清真寺始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位于东三道街的东门里,咸丰二年(1852年)迁建到现址,寺院历经多次修缮。

  五、百年蒸汽火车头

  这是1898年美国鲍尔温机车厂制造的蒸汽火车头,出土时标牌清晰可见英文及“1898”年字样和“16117”的序列号。在2005年3月1日吉林省扶余县拉林河铁路桥旁的地下5米处被发现,得以重见天日。和老火车头一起被发现的铁轨也锈迹斑斑。此后经过一个多月的挖掘至出土,5月7日被运回长春。

  

  六、界桩

  界桩,现存胜利公园的西南部,仍留在当年日本人埋设的原址,未经移动。具体位置在团结路西段路北,胜利公园南墙北约30米处,距今松苑宾馆(原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官邸)的北墙约60米的一棵树下。

  界桩是由灰色花岗岩凿成的,横断面为15x15厘米的正方形,全高约1米左右。顶端刻有“+”字,以示中心的位置。面向东面的立面上,刻有由英文“M?T”两个字母组成的“满铁”标记,以示是由“满铁”设置的“满铁”界桩。桩头露出地面约10厘米。地面下约半米处,在石桩的周围还浇铸了混凝土,所以迄今虽历经几十年,仍未倾斜。

  1905年,在中国东北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结束了,战败方俄国把长春至旅顺之间的铁路、煤矿等财产转让给了日本。从此,日本人把长春至旅顺的这段铁路改称“南满铁路”。1907年8月,日本人以极低的价格在头道沟与二道沟之间买了一块土地,开始修筑长春火车站和周围的“满铁附属地”。到1931年,日本人利用各种手段扩张附属地的范围,形成了南到今天的上海路、北到铁北二路、西到芙蓉桥附近、东到伊通河,总面积670公顷的一块区域。

  日本人在扩张附属地的范围时,最初都要在买进的土地上埋桩、挖沟,以便划分地界。1995年,文物工作者在胜利公园内靠近团结路的地段上发现了一个满铁附属地的界桩,这是迄今为止,长春发现的惟一的满铁附属地界桩。这个界桩,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个物证。

  七、伪满皇宫

  

  伪满皇宫前身是民国时期管理吉林、黑龙江两省盐务的吉黑榷运局官署。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侵略者扶持下,溥仪出任“满洲国执政”; 4月3日,溥仪迁居于此,这里便成为“满洲国执政府”。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满洲国”改为“满洲帝国”, 3月1日,溥仪在勤民楼举行登极大典,由“执政”改头换面为“皇帝”,“执政府”随之改为“帝宫”,俗称“皇宫”。此后,伪满帝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1934年到1940年这7年间,先后修建了怀远楼、同德殿、东御花园、防空地下室、假山、嘉乐殿、建国神庙等建筑。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后,守卫伪满皇宫的禁卫军、近卫军士兵和宫中杂役人员以及周围百姓乘混乱之机在伪满皇宫中大肆抢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国民党统治东北时期,伪满皇宫先后成为松北联中校舍和国民党六十军的驻地。

  从1949年开始,伪满皇宫陆续成为沈阳重工业机械学校、第一汽车制造厂技工学校、吉林省文化干校、吉林省政法干校、吉林省农业展览馆、吉林省公安总队干训班、长春市第二非金属材料试验机厂等单位的驻所,大量居民也搬入伪满皇宫居住。此间,除宫廷主要建筑保留外,原来的一些建筑被拆毁,又添建了一些新房舍,伪满皇宫的原貌已荡然无存。

  

  1962年7月,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在考察伪满皇宫旧址后,做出“要把伪皇宫由文化部门管理起来,使之成为展览中国末代皇帝前半生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罪行的场所”的指示。中共吉林省委常委会于1962年12月1日做出决定:“同意将伪皇宫遗址交省文化局筹办陈列馆。”同年12月24日,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遂告成立,当时对外馆名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十四年罪行陈列馆。

水塔施工图集,水塔图集  第2张

  每一处都写满了历史,长春的百年变迁也也不仅仅存在建筑中,很多街道中也遗留多处历史建筑。

  这是20世纪30-40年代的长江路

  

  20世纪20年代南关一带伊通河上的长春大桥:

  

  1937年的解放广场与解放大路(当时日本殖民主义者称作兴仁大路)。画面右侧为伪满洲国红卐字会(原市图书馆址,现址为中国人民银行长春分行)。

  

  “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

  加微信号:tianmu332,为您普及知识,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关注方法:打开微信>点右上角+号>点添加朋友>搜索:tianmu332(<长按可复制)

发表评论

Baidu
map